手机版手机版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六 8:00-17:00
400-806-8896
体系特征解析和预设完善探讨
2014年12月18日 13:53 中国换热器网
  本文选取的系统集成技术方案为:燃气轮机、间接热源吸收式制冷、余热回收供热。为了揭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高效的本质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三联供方案1,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工程热物理学报23卷然后进入余热回收器回收中低温热量。  余热回收器的冷侧主要有两股循环物流:物流1为50kPa的饱和蒸汽,被送往嗅化锉吸收式制冷子系统作为制冷热源,经泵补偿压力损失后,回水为50kPa的饱和水;物流2为90oC的热水,被送入城市热网作为生活用热的热源,回水温度为70oC。  此外,为了揭示三联供系统性能变化的基本规律,本文同时还提出了另一种三联供方案2,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这一方案与方案1的区别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供冷方式采用压缩式制冷一[url=http://www.pv16.com/news/html/scfx/1533.html]热泵[/url]循环,通过与燃气轮机同轴的压缩机的带动,低压气相工质升压,并在高压下冷凝为液态,这一过程释放的汽化潜热被送入热网。  高压液相的工质经节流后,在低压下进入蒸发器蒸发为气相,蒸发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即为系统向外界提供的冷量;另一方面,余热回收器仅用来产生生活用热水,而不产生中压饱和蒸汽。  分供方案的基本情况为了与联供方案作比较,我们选择了三个电、热、冷分供系统,各系统大致情况如下:电力单供系统选用TG80有回热的微型燃气轮机,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采用直接燃用天然气燃料的热水锅炉供热,供热参数与联供系统相同,单位供热气耗为3。  模拟分析及其计算结果三联供方案1的能耗分析结果与分供系统能耗的比较如表2所示。由于采用不同供冷方式,方案1与2无法保持同样的电热冷输出比例,因此,我们以同样的燃料输入量为前提比较其能量利用情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