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手机版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六 8:00-17:00
400-806-8896
新型螺旋管换热器的设计
2015年05月29日 14:45 中国换热器网
  能源技术3传热管不紧密,1传热竹紧密地地在起压在1起壳体可以是铸件,也可以是卷制钢板。铸件壳体可以根据螺旋管的形状铸造,使壳体内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而钢制筒体则不能充分利用空间。  传热管可以用碳钢铜铜合金不锈钢镍镇合金等材质制成,其形状除光滑管外,还可以采用低翅片管及内螺纹管。传热管无间隙地重叠在起,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热交换器技术的研允也必须满足各种情况特殊而,条件货刻的耍求。在满足定换热芰的前提下。换热器也向着高效紧凑的方向发,螺旋符换热器就屈于高效紧凑的类型。  1螺旋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螺旋竹式换热器是把多根传热管卷成同心螺旋状并固定在盖板和壳体底板之间构成的;每根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根进口管和根出口管连接,nY壳侧出口壳侧人口下两端分别与盖板和壳体底板固定紧。传热管螺旋间距保持定,为使壳侧流道保持定,在螺旋之间加隔板。  1.1传热管与出入口管之间的联接1前。国外螺旋管换热器的传热管和出入符之间采用钎焊焊接,即在出入口管上开长缝,把紧旭在起的传热管插入缝中,然后用钎焊焊起来。  由于我国的纤焊工艺水平+高,通常纤焊强度达不到要求,因此很少采用这种联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目前可供选择的有两种方法种是传热管不紧密地压在起,上下传热管之间留有定的空隙,与出入竹之间的焊接2,但是这种方法+能保证壳侧流休成螺旋流动。降低了传热效率另种方法是传热管仍紧密压在起,只是在与出入口管相接的地力下两管拉开成两面排。分别与入口软焊接,也本文的计算采用后种方法。  研究与探索新型螺旋管换热器的设计王新晶,宋忠喜,国春凤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23中高效紧凑毙的螺旋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作了讨论,对螺旋管换热管等具有过冷情况的热乃计算方法作了探讨。  1.2*大螺旋直径的计算有关热交换器设计手册给出的公式为iH3*小螺旋直径,1 L螺旋管的长度,但通过作和推导发现此公式的误差很大,比较正确的计算式可根据面积的大致相等推出丌hK 2在具有过冷条件下的热力计算方法当饱和蒸汽与水之间换热时,饱和蒸汽走壳侧,水走管侧,其中饱和蒸汽要进行冷凝和过冷两个段,传热曲线有所不同。  2.1加权平均温差当传热量和流体温度之间的关系不能用直线时,可分区进行传热计算,然后计算加权平均温差。设冷却曲线3,那么冷凝区间对数平均温差过冷区间对数平均温差加权平均温差2.2传热系数和假定与校核冷凝段和过冷段的传热系数有很大差别,般先假定这两个传热系数,然后再分别校核。  1假定冷凝段的传热系数为则冷凝段所需传热面积为设计可根据1进行结构布置,首先由流速限确定定来确定传热管根数氏然后再由乙1冷凝段传热管长度。  2假定过冷段的传热系数为2,则过冷段所需传热面积为过冷段传热管长度12=,则传热管总长冷凝段螺旋管平均直径为心+产,据此可确定管内侧界膜导热系数及冷凝段壳侧界膜导热系数1.然后由下式声核壳侧热阻,管壁金属热阻,1叫反管壁金属热阻,反,传热管外径,汛传热管内径,4过冷段*大螺旋直径平均直径为,脱据此可确定壳侧冷凝段换热量,Qi过冷段换热量,咖Q总传热量,=,1+,2过冷段界膜导热系数心2,然后由下式校核如此进行迭代计算,12分别直到与假定值相差在5以内即可。  3结束语螺旋管式热交换器与般管壳式热交换器相比,具有传热系数大结构紧凑易于清洗污垢热阻小等优点,适于处理粘度大的流体或者含固体颗粒
查看更多